庐山
庐山 ,别名匡山、匡庐,是中华十年夜名山、世界文化遗产、国度AAAAA级旅游景区、中国四年夜避暑胜地。地处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,山体呈卵形,典范的地垒式块段山。
庐山位于东经115°52′~116°8′,北纬29°26′~29°41′。东偎婺源、鄱阳湖,南靠滕王阁,西邻京九铁路年夜通脉,北枕滚滚长江。长约25公里,宽约10公里,连绵的90余座山岳,如同九叠屏风,屏障着江西的北年夜门,主峰汉阳峰,海拔1474米。
庐山自古定名的山岳便有171座。群峰间分布冈岭26座,壑谷20条,岩洞16个,怪石22处。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,形成很多激流与瀑布,瀑布22处,溪涧18条,湖潭14处。最为有名的三叠泉瀑布,落差达155米,有“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”之美句。
庐山以雄、奇、险、秀著名于世,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不雅赏价值,素有“匡庐奇秀甲世界”之佳誉,与鸡公山、北戴河、莫干山并称“中国四年夜避暑胜地”。
庐山入选为:世界文化遗产、世界地质公园、全国重点文物掩护单元、国度重点景致胜景区、国度5A级旅游景区、中华十年夜名山、中国最美十年夜名山、中国四年夜避暑胜地、首批全国文明景致旅游区示范点等声誉称号。含鄱口、三叠泉、芦林湖、五老峰、黄龙潭、英雄坡、三宝树等均为庐山有名的景致点.
神话传说
一种传说,早在商初,也有说在周威烈王时刻,有一位匡俗师长教师,在庐山学道求仙。据说匡俗字君孝,有的书称匡裕,字子孝,也有称为匡续的。从中国传统的名与字的联义看,其名为裕,是较为合理的,俗字是误传,俗、续二字罔音,也是风闻之悦。但广泛传播的名字是称他匡俗,匡裕很少有人知道了。为了便利,这里按照人们熟习的称谓。此外,还有称匡俗为庐俗,这种传说乃是因名山而臆想其人,以地名为氏,以氏为姓,倒还相符古代的通例。至于他确实的姓氏,天然毋庸予以穷究,要穷究也无从着手。据说,匡俗在庐山寻道求仙的业绩,为朝廷所获悉。于是,周皇帝屡次请他出山互助,匡俗也屡次躲避,潜入深山之中。后来,匡俗其人无影无踪。有人说他成仙去了,这天然是无稽之谈。后来人们美化这件事把匡俗求仙的处所称为“仙人之庐”。并说庐山这一名称,就是如许涌现的。因为“成仙”的人姓匡,所以又称‘匡山’,或称为‘匡庐’。到了宋朝,为了避宋太祖赵匡胤脱匡字的讳,而改称‘庐山’。
另一种传说,在周武王时刻,有一位方辅师长教师。同老子李耳一道, 骑着白色驴子,入山炼丹,二人也都“得道成仙”,山上只留下一座空庐。人们把这座“人去庐存”的山,称为庐山。“成仙”的师长教师名辅,所以又称为“辅山”。然则老子与武王并分歧时,这同样是神话故事。
文化价值
庐山不仅景致秀丽,并且文化内在深挚,更集教导名山、文假名山、宗教名山、政治名山于一身。从司马迁“南登庐山,不雅禹所疏九江”,到陶渊明、昭明太子、李白、白居易、苏轼、王安石、黄庭坚、陆游、朱熹、康有为、胡适、郭沫若等文坛大师1500余位登临庐山,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的文假名山切实其实立;陈运和的诗作《庐山》称“三叠泉直泻青史,五老峰矗立古诗,仙人洞深藏理想龙首崖起飞情思,含鄱口难吐感想,芦林湖汇聚实际,花径走过历代名流,天池阅尽苍莽人世,白鹿体壮养于书院 东林绿荫尽染梵宇”、“可见蒋介石残留萍踪,敬佩毛泽东栖身旧址,匡庐奇秀甲世界,世纪巨著出自此”。
生物质源
庐山山地天然情况的庞杂性,供给了保留植物的古老类型和引种新的植物种类的有利的情况。是以,庐山有着丰硕的植物种质资本和濒临灭尽的物种。庐山有野生植物2155种。初次在庐山发明或以庐山(牯岭)定名的重要植物有40种。
庐山有着丰硕的野活泼物和珍稀动物。至今尚知兽类有33种,鸟类171种。庐山之麓的鄱阳湖还有世界有名的候鸟掩护区。珍稀动物金钱豹散布于山麓山顶。庐山虫豸有2000余种,个中多稀珍品种和新种。初次在庐山发明或以庐山(牯岭)定名的虫豸有33种。鄱阳湖鱼类有139种。
??? 题西林壁
宋 苏轼
横算作岭侧成峰,远近高下各分歧。
不识庐山真面貌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
诗意
从正面看庐山,它是一道横长的山岭;从侧面看庐山,它是一座高耸的山岳.
你再从分歧距离、分歧高度去看吧,出现在你面前的庐山,都是各类互不雷同的形象.我们为什么不克不及确实完全地把握庐山的真实面孔呢?
只因为人在此山里面,眼界受到局限的缘故啊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