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题西林壁》三年级教案
1教授教养目的
1、学会生字“缘”,懂得“识”、“缘”等字在诗句中的意思,说出诗句的年夜意;
2、有情感地朗读并背诵课文;
3、在懂得诗句年夜意的基本上,领会诗人的思惟情绪,体会诗中原谅的人生哲理。
2学情剖析
班上有47个学生,年夜部门学生的语文进修积极性比拟高,基本较扎实,教室上能做到卖力思虑。有几个学生成就拔尖,思维活泼,能积极举手谈话,长进心强,养成了优越的进修习惯。也有四个学生的语文基本比拟软弱,教室专注力比拟差,在进修上有畏难情感,功课时常不克不及按时上交。总体而言,全班的语文基本扎实,生字词方面根本能过关,但对于浏览中比拟抽象的标题,特殊是讲人生哲理类的标题,比拟难懂得到位。的篇章构造,整体框架已初步成形,然则在选材立意、遣词造句方面仍有很年夜的晋升空间。
3重点难点
教授教养重点 :懂得诗句年夜意; 教授教养难点 :领会诗人的思惟情绪,体会诗中原谅的人生哲理
4教授教养进程 4.1 第一学时 教授教养运动 运动1【导入】温习导入
(出示庐山图片)同窗们,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?这里是庐山。信任年夜家对庐山并不生疏,还记得我们三年级的时刻学过的有关庐山的诗文吗?(生答:《望庐山瀑布》)年夜家还记得李白是怎么描写庐山的秀丽的美景,让人赞叹的飞瀑的吗?让我们一路往返忆一下。“日照喷鼻炉生紫烟······”
有句话说“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”,同样的,因为每小我的不雅察方法分歧,面临统一座庐山,分歧的人会看到分歧的风景。今天我们看看苏轼眼中的庐山是什么样的。掀开教材第22页,我们一路来进修苏轼的《题西林壁》。(放相干课件)——题西林壁。(板书:题西林壁)
运动2【讲解】进修课文
1.初读诗歌,读通读顺
(1)范读古诗,改正读音
师:同窗们都读得不错,假如能留意一下停留就更好了。有停留才更能读出诗的韵律,读出诗的诗味。请一位同窗来朗读一下这首古诗,其他同窗在每句话的停留处用“/”做上标志。
(2)听读古诗,划出停留;
依据停留,再有情感地朗读课文一遍
2、 知诗人,解诗题 年夜家知道《题西林壁》作者是谁吗?
下面我们简略来懂得一下苏轼(播放作者简介课件)。
常识要点:苏轼,北宋文学家,书画家,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人称苏东坡。他是唐宋八年夜家之一。其诗歌擅长从常见的事物中揭示深入的事理。
我们不管读文章照样读诗,都要先从标题开端。请年夜家联合注释,来读一读标题。有哪个同窗愿意来说一说,标题是什么意思?
(“题”字就是书写,题写的意思。西林就是西林寺,在江西庐山。全题就是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的意思。《题西林壁》是苏轼游览庐山时,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。)
师:带着你对课文的懂得,再读一遍。
(3)齐读全诗,整体感悟 师: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出苏轼笔下的庐山是什么样子的? (让学生自由地说本身的感触感染)
师:看来同窗们的感触感染到的苏轼笔下的庐山是纷歧样的,那么下面我们就细读全诗,从字里行间去感触感染苏轼笔下的庐山。
(4)分小组朗读第一、二句 边读边思虑:
①诗人是从哪几个角度不雅察庐山的?请年夜家在书上划出来。这是三组什么词?
(“横、侧、远、近、高、低”,六个角度,分离出示表现“横、侧、远、近、高、低”六个不雅赏角度的庐山图片,并解释从分歧的角度看见的风景是纷歧样的。 反义词——由此引诱学心理解,“横”与“侧”相对,是“正面”的意思)
②诗人都看到了哪些风景?
(山岭,山岳)
③看图说说“岭”和“峰”各有什么特色?
(出示图片,提示学生存眷两幅图的差别。“岭”的特色是绵延赓续;“峰”的特色是直插云天,用动作表现一下。)
师:那连起来我们可以这么懂得诗第一、二句,一边用手势来表现:从正面看庐山山岭绵延升沉、从侧面看庐山直插入云,从远处、近处、高处、低处看庐山,庐山出现各类分歧的样子。 第一、二句重要写作者从各个角度去不雅赏庐山,女生读第一、二句。
(5)男生读第三、四句,并思虑:
①“面貌”是什么意思?(由人的面貌引出,“面貌”等于样子、面孔)
②身是指什么呢?(由身材引出,“身”就是自身、本身,这里指诗人)
师:这两句话连起来懂得,就是“我不熟悉庐山的真正的样子,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” (用联系关系词说“因为??????所以??????”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。)
③诗人从多个角度看庐山,都没看清晰它的真面貌。你以为如何能力看清庐山的真面貌?(从分歧的角度,多方面地懂得事物)
师:不管从正面、侧面、远处、低处、高处、近处看庐山,都只是看到庐山的一个面。就像我们生涯在地球上,看到的只是地球的一部门。然则宇航员杨利伟升上太空就能看到地球的全貌,我们才逼真地知道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。 所以这句话也恰是蕴含了如许一个哲理:从分歧的角度,多方面地懂得事物。是以这句话成了千古传播的名句,年夜家可以多读读。
总结:有时刻我们看事物,就像瞽者摸象一样,摸到腿就说这是柱子,摸到鼻子就说这是擀面杖。所以我们要学会周全、客不雅地不雅察身边的世界,不随意马虎下定论。
【常识延长】
? ? ? ? 庐山
庐山 ,别名匡山、匡庐,是中华十年夜名山、世界文化遗产、国度AAAAA级旅游景区、中国四年夜避暑胜地。地处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,山体呈卵形,典范的地垒式块段山。
庐山位于东经115°52′~116°8′,北纬29°26′~29°41′。东偎婺源、鄱阳湖,南靠滕王阁,西邻京九铁路年夜通脉,北枕滚滚长江。长约25公里,宽约10公里,连绵的90余座山岳,如同九叠屏风,屏障着江西的北年夜门,主峰汉阳峰,海拔1474米。
庐山自古定名的山岳便有171座。群峰间分布冈岭26座,壑谷20条,岩洞16个,怪石22处。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,形成很多激流与瀑布,瀑布22处,溪涧18条,湖潭14处。最为有名的三叠泉瀑布,落差达155米,有“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”之美句。
庐山以雄、奇、险、秀著名于世,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不雅赏价值,素有“匡庐奇秀甲世界”之佳誉,与鸡公山、北戴河、莫干山并称“中国四年夜避暑胜地”。
庐山入选为:世界文化遗产、世界地质公园、全国重点文物掩护单元、国度重点景致胜景区、国度5A级旅游景区、中华十年夜名山、中国最美十年夜名山、中国四年夜避暑胜地、首批全国文明景致旅游区示范点等声誉称号。含鄱口、三叠泉、芦林湖、五老峰、黄龙潭、英雄坡、三宝树等均为庐山有名的景致点.
?更多《题西林壁》文章推举浏览:?
1.《题西林壁》说课
2.《题西林壁》演习题
3.苏轼《题西林壁》教室实录
4.苏轼《题西林壁》说课稿件
5.《题西林壁》授课稿及教授教养感言
6.《题西林壁》公开课教案及反思
7.苏轼《题西林壁》教授教养计划
8.小学语文《题西林壁》教案
9.苏轼《题西林壁》授课稿
10.《题西林壁》诗意鉴赏